| 
               
              
                
                  
                    
                      智力开发  | 
                     
                    
                       | 
                     
                    
                        | 
                     
                   
                  | 
               
              
                 | 
               
                         
     | 
   
 
 | 
        
          
            
                
                  
                    |   | 
                     | 
                     | 
                   
                  
                    |   | 
                    睡8小时与6小时有什么区别?
                         
                     | 
                     | 
                   
                  
                    |   | 
                    近日,话题“将睡眠时间延长至8小时对身心的变化”登上热搜,网友分享了睡眠时间延长后,自己身上发生的神奇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均提倡,成年人每日平均睡眠应达到7~8小时。睡够了vs没睡够,到底有什么区别?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睡眠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当睡眠时间从略微不足延长到最佳时长后,每个人都能清晰感受到身心的改善。网友总结的几种表现,并不夸张。
 “即使站立稍长时间也不会感到辛苦”
 高伟介绍,睡眠时身体各系统都会进入一种休眠状态,肌肉和骨骼也会转入自我修整状态。研究证实,8小时的充足睡眠对提高体力和耐力有最大助益,使我们在白天保持精力充沛。
 “阅读书籍不再很快感到疲累”
 大脑的自我修复主要在睡眠过程中进行,因此,睡眠不足会影响到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反之,睡够8小时能提高学习工作时的专注力,阅读时也就不容易觉得累了。
 “跑步时比较不容易气喘吁吁”
 睡眠时,呼吸会变得轻缓绵长,白天努力“工作”的心肺负担有所减轻,进入休养状态。保证足够的睡眠,心肺功能才能彻底恢复过来,全力支撑次日体力活动。高伟补充,除了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充足睡眠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不再因小事而感到烦躁”
 情绪的稳定性,常常会受到体内激素波动的影响。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
 “能够进行逻辑思考”
 高伟说,睡眠时,大脑会整理和巩固一天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给大脑留出充足的时间,将这份“工作”做到最佳,从而提高白天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睡眠时长,过犹不及
 当然,睡眠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分析了312项睡眠研究,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长。
 成年人
 18~64岁的成年人,每晚需要睡7~9小时。
 老年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应尽量睡够6~8小时,保证早上醒来没有乏力或嗜睡的现象,若出现频繁失眠多梦或久睡不醒,需尽快就医。
 婴幼儿
 新生儿除了喝奶,其余时间几乎都要睡觉;3~6个月时,所需睡眠时长缩短为10~18小时;1~2岁,睡眠时长一般为11~14小时。
 儿童
 3~5岁的学龄前儿童最佳睡眠时长为10~13小时;6~13岁的学龄儿童需要9~12小时。
 有的孩子天生精力充沛,比同龄人睡得少些,只要精神状态好、身体发育正常,就不必过分担心。
 青少年
 建议22点前入睡,初中生每晚应睡够9~10小时,高中生为8~9小时。
 优质睡眠不只看时长
 不仅要关注睡眠时长,睡眠还有两个重要的关注点。
 入睡时间
 应尽量遵循生物钟,尽量在23点前入睡。
 睡眠质量
 入睡困难、早醒、多梦,醒来时仍昏昏沉沉,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可尝试自行调整或咨询专业医师。
 高伟建议,要改善睡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晚上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高糖的饮料,尽量不吸烟或饮酒。
 2. 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降低屏幕蓝光的影响。
 3. 形成规律的睡眠,每天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4.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凉爽、黑暗,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5. 睡前可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减轻压力和焦虑。
 6. 进行适当活动有助改善睡眠质量,但要避免激烈运动。  | 
                     | 
                   
                  
                    |   | 
                    
                        
                          | 发 布 者: | 
                           admin | 
                          添 加 时 间: | 
                           2023/12/20 | 
                          点 击 数: | 
                          243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