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智力开发 学习障碍矫治 培训班 脑产品 合作单位 头脑风暴  
走进脑学堂 企业员工辅助计划(EAP) 脑科学与抑郁症 另类天才

脑学堂新闻

脑网测试

名称:

密码:
 产品搜索      类别: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 页 >> 智力开发 >> 信息内容
 
  聚焦中国伪单身生活现状
 

    张纤认为,特别要提防那些太太出国的留守男士,以及长期出差或者由外地公司长期派驻本市的人。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表白婚姻状况,而是会有意无意透露一些单身的信息,比如一个人住,一个人煮饭,周末去玩的都是客户和同事,从来不提家人,仿佛身边没有女人的影子。张纤说,如果是未婚女孩,很容易认为这种情况就代表着单身,“生活经验的不对称,造成了对婚姻状况的误解”,而这些小把戏,对张纤来说容易引起警惕,她会再三试探,以确保自己碰见的是真单身,免得浪费时间、感情。(本刊记者 罗雪挥 曹红蓓)

    “隐婚是人性的弱点”,基于这种为营造异性环境的隐婚现象,旅美临床心理学家、被称为“爱情博士”的黄维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隐婚现象,其实说明婚姻中有些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黄认为:隐瞒了婚姻状况,就好比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当然会在追求异性方面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可是也充满了危机。“老的时代过度强调爱情给人们的束缚,现在却过度强调享受,而婚姻的真理其实在这两者中间。”黄维仁反对为贪图异性爱慕的享受而隐婚,“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牺牲、责任来培育。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挥别爱情江湖,就不要步入婚姻。”

    隐婚心理探析

    隐婚者的心理是充满矛盾的,虽然多数人自己并不明确。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潜意识和意识中对婚姻评价的矛盾。潜意识里对配偶不满意,对婚姻不自信,由此引导自己做出不在婚姻状态的反射。这类人的性格一般活泼好动、具有冒险兴趣。

    第二,潜意识和意识中对性的态度的矛盾。意识上不以出轨为目的,但希望维持婚前的异性环境,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性”的成分,意味着潜意识中期待与其他异性建立或保持亲密关系。这样人中有一部分在童年时缺乏与父母共同居住或亲密接触的经验。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社会化”的理论,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从父母那里习得基本价值观;而成人的社会化主要是习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

    工作、婚姻、做父母是成人社会化必须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对婚姻的不适应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走入了一个受约束的“围城”。

    当然,不排除个别人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社交恐怖症,也不排除个别人思想和道德意识的问题。

    隐婚带来的正面的自我感受在于: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处于积极和萌动的状态;别人的反应可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

    负面心理影响在于:不能较顺利完成自己社会化的阶段,心理发展滞后;隐婚会带来别人不必要的关注,同时,“不在婚姻状态”的长期心理暗示,会在事实上减弱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因此具有一定婚姻危机的可能性。(文/周振基 作者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惠泽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督导)

    “已婚歧视”的职场追问

    一些人认为,职场上存在着“已婚歧视”,所以自己才不得已做了隐婚者

    两年前,左菲菲去应聘上海一家法律顾问公司,面试的全过程非常顺利,最后,主试人突然出了这样一道题:“你结婚了吗?”已婚的左菲菲在头脑中用1秒钟对当时的情势进行判定后,斩钉截铁地答:“没有。”主试接下来说:“你看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现在的左菲菲已在工作岗位上做得游刃有余,直觉上,她依然相信自己面试时做的是一个正确的回答。不过,她也的确没法证明,如果当时说已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6岁的新婚女张悦宁在福州做期货生意,平时接触的多是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客户。每当一宗生意谈得正好,爱人的电话进来,对方会跟她开玩笑:“小姑娘,是不是男朋友查岗啊?”张悦宁就笑一笑敷衍过去,不做正面回答。“总觉得那种情形下说自己结婚了会不太好。”

    “我讨厌28岁以下就结婚的男人,怕他们不思进取、分心。工作上,我需要他创造、努力、拼搏,但关键时刻,他可能就会考虑家庭而不顾事业了。我们公司,目前我瞧得上眼,愿意培养的,都是没结婚的人。”说这话的是北京一位男性私企经理,然而这位经理本人,却是23岁结婚的。

    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首席顾问张西超认为,所谓的“已婚歧视”在一般性质的企业中应属莫须有,至少不常见。社会性别角色认知的习惯化,可能导致工作中对已婚女性的歧视,但在现代企业中,这种歧视越来越模糊了。即便像宾馆服务员和空姐这样传统上由未婚女性从事的行业,近年来也开始使用已婚女性。而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已婚男性尤其青睐,认为他们与未婚者比,更具责任感。

    “如果隐婚是为了拉客户就大可不必了。销售拼的是人际关系,不是搞对象。我们公司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二十七八的小伙子,我从来没有隐瞒过自己的已婚身份,并没有觉得销售受到了影响,反而因此会比较自在,与年轻异性的交往相对更自然。”中关村一IT企业销售主管张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些人为了工作隐婚、其实只是出于自己的担心,其实承认已婚未必就会真的对工作造成关键性的影响。

    在参与《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隐婚调查”的2200人中,只有200多人认为亮明已婚身份会使自己在客户那里丢掉机会,而担心自己因此失去老板信任的也只有400余人。

    北大方正集团IT软件事业部人力资源总监李海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她们的企业里不存在已婚歧视。相反,如果她看到一个年龄很大却未婚的求职者,还会在脑海里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通常,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各用人单位的实际状况,合理配置人员梯队。李海燕承认,考察年龄在二十八九岁的已婚未育女性求职者时,企业可能会比较谨慎,因为接下来她可能就要请产假了,但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本人的综合能力。

    所有的求职者都被要求填写个人情况登记表,表中不仅有“婚否”一栏,还要求填出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李解释说,了解一个人的家庭状况,有助于对他作出综合判断。最后,填表人被要求在表的下方“本人承诺以上信息全部属实”处签名。“我们企业特别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如果后来证明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就会失去企业的信任。”李海燕说。

    “隐婚”权利辨

    许多人都认为别人的婚姻状况自己无权探知,都认为,一个人有“隐婚权”。婚姻状况,到底是不是隐私?

    杜诗(化名)是国内某著名高校的校花,当年作为文艺特长生被招进来,相貌上乘,追求者众。从进校开始,杜诗身边从来没有缺过男朋友,但是关于杜诗的真实的情感世界,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

    大三下半学期,实习回来后,杜诗身边的男朋友突然不见了。后来学校里举办过一次化妆舞会,同学们看见杜诗带了一个40岁左右的“老男人”,但没有人敢去向杜诗打听,因为杜诗对自己的事情总是三缄其口,包括感情,也包括工作 乃至毕业,也没有人知道杜诗去了什么单位。

    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杜诗的同学得知一个惊天消息:杜诗在大三时就领了结婚证。那时,大学生结婚禁令刚刚解除,那个出现在舞会上的“老男人”其实就是杜诗的丈夫,是她实习时的老师,离过婚,还有一个女儿。

    虽然之前也有同学在那次舞会上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曾经私下里有过议论,“但是你总不能够当面去核实,听说你嫁了一个40多岁的男人,这是真的吗?何况她本来就不是张扬的人,问也没有用。”杜诗的同学对她的隐婚表示理解。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07/1/6 点 击 数: 678
 

中国脑网

中国脑网 17710588313
京ICP备1905489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大街金霖酒店30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