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智力开发 学习障碍矫治 培训班 脑产品 合作单位 头脑风暴  
走进脑学堂 企业员工辅助计划(EAP) 脑科学与抑郁症 另类天才

脑学堂新闻

脑网测试

名称:

密码:
 产品搜索      类别: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 页 >> 智力开发 >> 信息内容
 
  是否天才出少年?
    “天才出少年” 这种错误认识源自将“神童”和“天才”的概念混为一体。这种话暗示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没有被认为是天才的话,长大了就不是天才。

  事实上,神童是在童年被确认的。神童是指在儿童期显示出成人智力的人。天才则不同。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直到3岁还不会讲话,在学校时因有诵读困难而学习倍感吃力。再如,毕加索,上课时他的父亲坐在他身边,才勉强完成了学业。托马斯?爱迪生物理成绩勉强及格。罗伯特?弗罗斯特38岁才出版第一本书。彼特?罗热退休后在70岁编纂了著名的《英语单词和短语汇编》。米凯乐?罗门索(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曾因为不会读希腊和拉丁语被视为文盲。19岁时,他从一个偏远的北方村庄来到莫斯科“求学”,不得不从小学上起。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读的两所学校里是否有人预测出这两个学生是未来的天才呢?那些大声嘲笑戏弄19岁的罗门索的7岁顽童中,或是那些朝他苦笑的老师中间,是否有人意识到他们在侮辱俄罗斯现代科学,“一人大学”的创始人?没有。

  读到这里,谁还敢断言今天的这个孩子(或成人)不是未来的天才呢?天才学校的宗旨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了解并公开宣布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有着天才的潜能。因此,让我们明智地换种说法吧,不要再说什么“天才出少年”之类的话,而提倡“让我们认识到每个孩子每个人都可能是天才”。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07/10/9 点 击 数: 567
 

中国脑网

中国脑网 17710588313
京ICP备1905489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大街金霖酒店30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