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
如果在窗台上种一盆蒜、孩子不一定会注意它。但如果大人对他说:“这些蒜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长出了绿芽,就赶紧来告诉我!”这样孩子就会经常注意它。如果这任务是对两个以上的孩子布置的,而且先发现者就是优胜者,或者还能得面小红旗,那幼儿就会更经常的来察看这盆蒜。为什么呢?因为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幼儿的注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例如大人想让孩子集中注意的认字,就不能对孩子说:“今天你非要把这五个字记住不可!少一个你看我怎么对付你!”这样孩子感到被人强迫,心里不高兴,缺乏主动性,不但注意不集中,也不容易记住。如果这样说:“刚才我看见小丽在用心地认字呀!不一会就认了五个字,不知道你一次能不能认五个字?”这样激起孩子想学习的愿望以后,再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认五个字,认完了就看电视(或者做孩子愿意做的其它事)!”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还想再学,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点,但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情绪高,就无限增加,那会引起孩子厌倦、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不集中,记忆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兴趣正浓或刚开始降低时及时停止,使其留有余兴,下次还愿再学,这样注意就能持久不衰。
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首先要使幼儿感兴趣,然后要交待明确的目标,如让他回答母鸡与公鸡的区别有哪些,回答正确时给予鼓励表扬,否则受罚。奖罚要适当。要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噪音、电视、录音机等的干扰,幼儿注意的范围要与他们的知识、经验及认识问题的方法相适应。注意的要求过难,孩子会失去信心,太容易也会使孩子的注意不集中。要求应是孩子力所能及的。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能稳定地注意。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听故事、听音乐、要注意听,看戏看电影要注意看,不要边吃边看,边玩边看。孩子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发现孩子注意分散时,千万不要粗暴地训斥,要耐心、机智地提醒他把注意集中在要做的事上。讲故事前应提示孩子,讲过后要提问,要求他回答,以促使他注意听、记、想。但是对幼儿要掌握一定的时间,不要使他们感到疲劳。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时,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样,给孩子讲故事、办什么事,要一心一意,不能漫不经心。如果孩子似听非听,家长不及时纠正,天长日久,必然习以为常。另外,向孩子交待任务要目的明确,有始有终,无论是看书、学画、观察某一件具体的事物,都是如此,这样才容易养成好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