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开发 |
|
 |
|
|
|
|
|
|
|
|
眼手协调障碍矫治
|
|
|
眼手协调 1.训练目的 眼手协调中既可能有小肌肉活动,也可能有大肌肉活动(上边的训练实际上也是一个眼手协调项目)。这种协调是儿童书写的必要技能,因此,这种训练有助于孩子形成相应的技能。同时,这些训练还有助于孩子养成上、下、左、右的顺序,对于矫治学习障碍儿童的方位缺陷有帮助。 2.训练方法 (1)摹写。 所谓摹写就是让孩子依照某种范本,把范本中的内容摹写下来,这一训练的功能很多,对许多学习障碍儿童改进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家中可以开展的这类训练很多,下列几项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进行。 ①仿写毛笔字。 仿写的作用很大,家长可以买一本字帖,让孩子一丝不苟地从点、横、竖、撇、捺练起,每天坚持练习15分钟,对于矫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阅读问题都有帮助。 ②仿画对称图。 这一训练项目难度要大一些,但它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也大,不仅促进了视动协调,而且还会使孩子建立起一一对应的观察,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它的具体做法是,父母先画上一种想象图形,然后让孩子画出它的对称图,如图3-4所示。在开始仿画时应该从简单的线条图开始,并且以轴对称为主,慢慢地图形可以复杂化,并且可以同时添加中心对称的图形。 ③符号仿写。 父母在白纸上写下若干符号,然后让孩子像写仿那样,把这些符号摹写下来。如□○☆(=≠てㄎㄣ≥等等。这些符号可以是各种数学符号,也可以是物理学符号,还可以是父母自己制造的符号。 ④汉字部首及汉字摹写。 父母取孩子用的课本或自己把一些汉字的偏旁部首认真地写出来,让孩子摹写。具体操作起来可有两种方式。一是父母写一笔,孩子照着写一笔;二是父母写好后,孩子照着写。在开始时,一定要让孩子照着父母的顺序写。同时,可以进行汉字的摹写,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使汉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 (2)书空。 书空是一种很好的眼动协调训练,它还能培养孩子的空间记忆想象力,对于矫治学习障碍的有关问题有一定帮助。具体做法是:父母开始时先示范各种符号尤其是汉字的写法,然后让孩子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如写“主”让孩子一边说,一边写:“一笔点、二笔横、三笔横、四笔竖、五笔横。”也可以只写偏旁部首。但是,父母必须对汉字的笔画、笔顺正确掌握后才能教孩子书空汉字,否则,不仅会使孩子写出的字不合要求,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 (3)摹画。 父母画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孩子摹画。这有些类似上面的符号填写。具体做时也有两种方法。 ①摹画。 父母画一笔,孩子跟着画一笔。但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没有整体感。 ②父母让孩子先看着自己画一遍,然后,再凭记忆,对照已画出的图形摹画。 一些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困难之处即在于这种摹写、摹画能力较差,这种训练有助于孩子掌握相应的技能,克服相应的缺陷。但是,为了更好地使孩子掌握相应的技巧,父母在具体指导孩子时可以分成若干个步骤,即让孩子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后画什么,自己一定要清楚,然后再按这个步骤指导孩子。 (4)涂、画。 父母给孩子一些图形、图案,然后要求孩子按一定的要求在上边涂、画或摹写。如: ①父母在纸上剪出各种图形、图案,让孩子按规定涂上颜色。如靠边涂上红色,中间涂上蓝色或中间涂上黄色等。 ②父母在纸上画出一些图形,如圆环、梯形、小人等,让孩子涂上颜色。如圆环内涂黑色、圆环外涂黄色等。 ③父母画出一些图形,如画两个相似的半圆环,在其中一个画上横线,让孩子按样子在另一个中画相同的线。如图3-5所示。 (3)用筷于。 用筷子是一个很好的眼动(手)协调的训练。中国儿童在写字上比西方儿童出现的问题少,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用筷子。但是随着西方生活方式不断侵入,许多孩子放弃了用筷子,结果写字问题也出现了。因此,训练用筷子,对学习障碍儿童是必要的。 ①用筷子吃饭。 ②夹豆训练。 把一把豆粒撒到桌子上,让孩子用筷子一个一个地把它们夹到碗中。一次训练至少要夹40~50粒。开始时孩子可能感到困难,这时可以把豆粒换成玉米花、花生粒。随着进一步的训练,可以把放豆粒的碗换成小口的瓶子,这就加大了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指导孩子正确地拿筷子,如握点在筷子上方约三分之一处,要拇指、中指、食指协调等。 (6)手走游龙。 这是一个训练孩子手眼协调的非常好的项目。其基本训练思路是:父母给孩子画出一些类似迷宫那样的由相互平行的曲线构成的图形——游龙。让孩子从游龙的一端向另一端画点线、直线、曲线、折线等,要求孩子不要把画出的线与曲线相交。开始训练时。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一些,如1厘米、2厘米,但随着训练的进一步发展,要逐渐缩小这个距离,如2毫米,1毫米等,距离越小,要求的能力越高。图3-6是其中的一些样式。 (7)摆龙门阵。 这个项目是训练孩子按照一定的形状、颜色摆出相应的物品或符号或图形的能力,对于矫治某些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具有一定的作用。 ①父母准备好一些纸条、颜色、积木、火柴棍、纽扣等。 ②父母把积木、火柴棍等摆成一种形状,马上让孩子摆成这个形状。 如图3-7是一种情况。 ③给孩子画好一些图形或图案,让孩子自己按照图形或图案摆积木,或摆火柴棍,或摆纽扣。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观察孩子的摆法,以便能有针对性地指导。 其次,家长还要给孩子提出时间限制,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如3分钟摆完4个图形等等。 3.注意事项 (1)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中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训练项目。但不管这些项目如何设计,有两点必须把握。 ①要把握住训练的难度。太容易做到的训练作用不大,太难的又一时难以达到,这就需要父母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具体操作过程,据此来确定难度。 ②对每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要记录训练的时间,完成的质量,每次训练都有记录,以便评价孩子的训练是否有效,也由此决定如何改进这一训 (2)父母可以把这些训练项目和其他项目综合起来安排,这会增加孩子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价值。但是,如同学习并不一定总是快乐的一样,这种训练也不一定全是快乐的,这就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3)这些训练一定要有计划地坚持3—4个月。 |
|
|
发 布 者: |
admin |
添 加 时 间: |
2011/1/4 |
点 击 数: |
100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