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困难儿童抑郁性的鉴别和诊断应首先对他们的行为、人际关系及学业表现等重要指标进行持续筛查,再进行抑郁鉴别。此外,不同性别的学习困难儿童,其抑郁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不同。女孩抑郁时常表现出安静与退缩行为;与此相反,男孩抑郁时有可能表现出破坏性、攻击性以及不顺从。因此,仅仅以教师或家长平常的观察和评价无法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出学习困难学生的抑郁性,有必要用标准化量表对其进行测查,下面介绍测量抑郁的量表的有关内容。 目前国内测量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的量表很少,主要有三个。 1.青少年抑郁量表(简称RADS) RADS量表由美国研究者温伯格(Reynolds)及其同事(1981)在DSM-Ⅱ、RDC、克瑞特瑞(Weinberg Criteria)及汉密尔顿(Hamilton)量表基础上为13~18岁的青少年专门设计的抑郁自评量表,包括心情烦躁、易激惹、发愁、发怒、悲观、想哭、孤独、无助感、无价值感、无望感、对生活不满、自责、自罪、自伤意向、社会退缩及躯体症状如易疲劳、食欲下降、疑病、胃病及睡眠障碍等。在条目内容的编排上多为学生的生活内容,如“我对上学发愁”、“感到父母不喜欢我”、“很想和其他同学一起玩”等,适合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特点。此量表在美国各州12000余名中学生资料基础上于1985年制定出常模,信度、效度较高,被美国心理学界认为填补了青少年抑郁评估领域的空白,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好评。之后由刘德华等人(1995)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并在全国各大行政区内选1~2个大城市为代表,选取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共计3905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施测,表现出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与美国施测的结果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即我国青少年抑郁程度没有美国青少年高,这可能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参照国内施测的常模做出结果分析。 2.布雷温武儿童抑郁量表(简称BID) 郭兰婷等人修订的临床布雷温武儿童抑郁量表是在其中文译本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它适用于6~12岁儿童,由40个项日组成,分属10个因子:心境恶劣、自卑和自杀、攻击性行为、睡眠障碍、学校表现、社会交往、对学校态度的改变、躯体症状、精力不足、食欲和体重改变。根据每个项目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分别评为0,1,2和3分四个等级。按BID评定标准,心境恶劣、自卑和自杀两个因子同时存在症状,且总分>=20分者,可诊断为抑郁症。 3.儿童抑郁量表(简称CDI) 儿童抑郁量表在国外研究中应用较广泛,是Kovacs于1992年根据成人的贝克抑郁问卷改编的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量表,是西方最早出现的儿童抑郁问卷。问卷适用年龄在7~17岁之间。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它包括来自重性抑郁症(简称MDD) 27个条目的诊断标准,另外加上了不顺从和躯体忧虑两项症状。俞大维等人将CDI量表翻译成中文后对其进行修订,并在中国进行抽样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CDI的分数与精神科医生对儿童抑郁评定分数呈中度相关(r=0.54)的关系,它能够有效地区分抑郁症和其他行为问题或厌食症等心理疾病。由于CDI对儿童阅读水平的要求很低,被试一般能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它较适合学习困难儿童抑郁性的测查。 以上三种抑郁性测查量表适用的年龄范围不同,测查的内容也有差异,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量表施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