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中,溺爱孩子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误区,是一种错误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到学校,她们怕孩子累着。亲自出马上阵了。当有人问一位年轻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末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哪舍得让他做家务?” 许多父母就像老母鸡一样寸步不离地“看着”孩子,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多年轻的妈妈,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洗脸洗脚,看着孩子穿衣吃饭…… 注意力训练专家指出:大人们过多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缺少精神营养的补充,使孩子们总是怀着吃、穿、玩的欲望去生活,无法在心理上形成忍耐和毅力,控制自己那些不合情理的欲望和要求。 大量事实说明,溺爱会造成孩子品德素质发育不良,真是娇子如害子,酿成人格疾患难以治愈,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 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尽量让着孩子,惟恐孩子不高兴。有时孩子把好吃的给父母,父母总推说:“我们不吃,你吃。”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里的好东西理所当然地是归他的,反正爸爸妈妈不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而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认为自己是家里最重要的人物,人人都应关注他,优先考虑他,稍有不周到,便自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埋怨父母,乱发脾气便是很自然的反应了。 很多孩子眼中,父母尤如自己的“老妈子”,是专门伺候自己的,毫无尊严可言。所以他们对待父母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指使父母团团转,毫不尊重,更不用说体谅父母疾苦,减轻父母负担了。 很多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却忘记了在孩子心目中播种爱别人的种子。她们只知道爱孩子,却忘记了爱他人、爱集体。比如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亏,就告诫孩子:“发吃的东西时,一定要挑大的。”上公共汽车也让孩子抢先占座位,看见老人,视若无睹,还告诉孩子说:“一样买票,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他。” 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学会怎样爱孩子,怎样教孩子学会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