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字怎么写啊?”“等一下,我用电脑(或手机)打出来就知道了!”在数码产品极其丰富的信息时代,这样的对话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有不少习惯操作电脑的上班族抱怨:“有些字认得,就是写不出”、“离开电脑我好像连字都不会写了!”这些人,就是已经被“电脑失写症”盯上、甚至缠上的人!
依赖键盘 淡忘传统书写
电脑失写症,指的是由于在电脑上敲字缺少笔迹的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不了刺激作用,从而造成的失写现象。主要表现为电脑的使用者由于长期连续地面对电脑打字,单调且重复的刺激大脑皮层造成了对手写汉字的暂时性失忆,如对大量常用汉字的“失写”,手写的文字潦草、难以辨认,用错别字、网络语言或网络符号代替一般的文字,甚至提笔写字时首先想到的是简单的汉语拼音和各种代码。
市民潘先生近日就因“失写”而遭遇了尴尬。在市内某机关单位从事文职工作的他,平时一般都是用电脑处理文件、完成材料,也早已习惯使用电子邮件、网络通信工具、电子贺卡等代替传统的交流方式。可这两天要上交的一份表格必须手写,他却突然发现有好些字“不记得写了”,只好向上初中的侄子求助,还被侄子从已经写好的段落里挑出了不少错别字。原本中文功底比较扎实的市民钟女士也觉察到了这种现象。“比较简单、基础的汉字现在要写还是写得出来,但是‘鳏寡孤独’、‘罄竹难书’、‘沆瀣一气’、‘鳞次栉比’这些成语里的生僻字,真要在纸上写,恐怕就会拿不准主意了。”
据了解,以往失写症主要发生在一些有脑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身上;如今,此症普遍出现在对电脑过度依赖的中青年人身上。会打字但不会写字,或者是“提笔忘字”已成了当今“电脑族”的一个“通病”,就连不少原本字迹优美的人,使用键盘打字的时间过长之后,也会发现,自己的书法水平已经大打折扣。
重拾笔墨 专家呼吁回归手写
电脑失写症的蔓延,对注重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对改变键盘影响手书现象的探讨。“汉字本身是一种艺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书法和汉字文化,汉字书写更是一种美。千百年来,汉字通过书写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从古到今,都有人可以因为一手好字而赢得世人敬仰;我们自己也经历了集体手抄本的温暖回忆,经历了每日临摹钢楷的幸福情结。所以,绝对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市民贺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也表明,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十分关键,电脑无法取代;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印记,而且能对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神经系统稳定功能起到必不可少的训练作用。那么,要怎样才能让汉字书写回归我们的生活呢?市民们各有方法。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陈女士坚持不但鼓励学生书写,还坚持让自己的孩子练习书法和手写日记。“从教育层面来说,如何写好字、写规范汉字,都是一个关乎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问题,更是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之一,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技能。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提倡用笔写字,培养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修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市民刘先生建议,平时可以多给家人留些小字条,或者写上几封短信、明信片什么的,“既能练习写字,又能增加生活情趣”。市民曾女士则提议,不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要养成定期阅读和手写的习惯,多阅读文章,“适当地记一些摘录或读书笔记,或者就是抄写练字都好,这样能够强化对汉字形状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