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智力开发 学习障碍矫治 培训班 脑产品 合作单位 头脑风暴  
走进脑学堂 企业员工辅助计划(EAP) 脑科学与抑郁症 另类天才

脑学堂新闻

脑网测试

名称:

密码:
 产品搜索      类别: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 页 >> 智力开发 >> 信息内容
 
  孩子专注力分龄一览表
  导语:孩子好奇而投入地玩,是件好事。不过,若孩子注意力涣散,会导致认知效率低下,自主学习力难以发展,就令家长们头痛不已了。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有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好,都不过是一种臆测,不是事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所致。而且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专注,反而是在不自觉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涣散。 
◆如何判断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
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
❶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
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
2岁:约7分钟
3岁:9分钟
4岁:12分钟
5~6岁:15分钟
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力的品质也会提升,这就是孩子对新异事物如此敏感的原因。
❷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还取决于兴趣。
第一点的数值只是参考数值,不能一味套用。若孩子对某个事物没有兴趣,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值,甚至根本就不去注意。更何况,学前儿童一心多用的本领高强,往往可以同时关注几件事情,很容易让家长误以为他们是注意力涣散、甚至“多动”了。
◆家长不当做法,促使孩子注意力涣散
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即便那些被认定为专注力很差的孩子,在某些情形,如玩电子游戏时,也可以一玩几个小时。为什么孩子玩游戏如此专注,做别的事情就会三分钟热度,注意力涣散呢?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专注,反而是在不自觉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涣散:
1.当孩子玩得很专注的时候,家长干涉或打扰。
家长总要询问孩子:“你在干吗呢?”或者干涉他:“这个不能这么玩,你看,要这样!”有朋友或邻居来了,要求孩子打招呼,若孩子不予理睬,就扣帽子:“没礼貌!阿姨跟你说话呢,快回答阿姨!”还要一再地逗孩子玩。
2.为了省事,给孩子塞个手机或者iPad,让他自己玩。
3.强求孩子专注地做我们认为对他成长有益的事。
如,要求孩子从头至尾完完整整读一本书,读书时不许跑来跑去,不许插嘴等。孩子活在当下,管不住自己,亲子之间就会形成对立关系,促使孩子建立起一个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但凡我们要他做什么,他就时刻准备逃跑。
4.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不顾孩子发展水平,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专注的程度,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专注。
5.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
孩子觉得父母在敷衍他,致使内心不安宁,没有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
6.家长担心孩子兴趣狭窄,急于改变孩子。
……
◆活用6招,提升孩子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必过于着急。家长只要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更有益于发展其专注力的环境:
❶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家庭环境。
心安定了,孩子才会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他只能惶恐地纠结于各种“不安心”因素,难以专注。
❷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
❸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
❺当孩子能力达不到或貌似不专注时,学会等待。
没有什么比一颗安定的心更能给孩子以滋养的了。以一颗安定的心去滋养另一颗稚嫩的心,让他也趋于安定,孩子专注力的品质自然提升。
❻某些小游戏,也是拓展孩子专注力很好的练习。
由此可见,专注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训练的事情。有心,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15/5/13 点 击 数: 1067
 

中国脑网

中国脑网 17710588313
京ICP备1905489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大街金霖酒店30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