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智力开发 学习障碍矫治 培训班 脑产品 合作单位 头脑风暴  
走进脑学堂 企业员工辅助计划(EAP) 脑科学与抑郁症 另类天才

脑学堂新闻

脑网测试

名称:

密码:
 产品搜索      类别: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 页 >> 智力开发 >> 信息内容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畏惧新事物可能缩短寿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由于经常性地畏惧接触新事物,由此而产生的恐惧压力心理可能会导致寿命大大缩短。

  众所周知,压力会对健康有许多影响,如伤害脑细胞、降低脑细胞的活性等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压力也能够提高对炎症的免疫力。因此,对于单个个体一生中压力产生的影响是难以测量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索尼亚-凯维格丽说,在探索动物健康生理机制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个体的特征和行为风格。

  在研究野生灵长类动物时,凯维格丽开始对压力的个性化态度产生浓厚兴趣:“我看到许多动物虽然遭遇同样的压力刺激,但它们对此的反应却是相当的不同。”因此,她决定以老鼠为实验对象,研究“新事物恐惧心理”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

  刚出生后不久的老鼠,跟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它们对于未知的新事物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反应:或是无助恐惧的畏缩,或是毫不犹豫的体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老鼠的遗传差别,研究学者分别从14个不同的鼠窝中挑选出14对幼鼠作为实验对象,而每对幼鼠中,一只天性胆怯,一只天性勇敢。研究结果发现,在经历过一次新体验后,胆怯幼鼠血液中压力荷尔蒙的水平比勇敢幼鼠的高出20%。

  而“新事物恐惧心理”对于老鼠寿命的影响也是惊人的:受试的胆怯老鼠的平均寿命是599天,而勇敢老鼠的平均寿命是701天。研究学者还计算出,在生命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那些对新事物有恐惧心理的老鼠的死亡率比那些勇敢接受新体验的老鼠高出60%。

  目前,“新事物恐惧心理”与寿命长短的关系是否也存在于人类,这点尚未得到证实。一个复杂的原因是,现在的儿童往往受鼓励去克服恐惧,这可能自小就改变他们对于新事物和陌生人的反应,难以进行控制实验。凯维格丽还说,“害羞的儿童长大成人后不一定保持害羞性格。”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老鼠中也存在。凯维格丽及其同事发现,一些老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幼年时对于新事物的那种畏惧心理。他们现在正在进一步证实这种态度变化是否也能延长它们的寿命。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麦克尔-米尼说,“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我们过去知道了许多有关个体对于新事物的态度区别及其产生的健康影响,但还没有一项研究是着眼于个体的一生寿命。这项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中的空缺环节。”

  研究学者补充说,畏惧行为和无畏行为对于一个物种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无畏促使长寿,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处于危险的环境,如出现掠食性动物或者有毒植物,那么那些因畏惧未知新事物而逃离的个体就有可能在日后延续后代遗传基因。(编译/梦飞)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06/10/19 点 击 数: 826
 

中国脑网

中国脑网 17710588313
京ICP备1905489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大街金霖酒店30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