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开发 |
|
 |
|
|
|
|
|
|
|
|
认知不良学习困难的评定
|
|
|
(一)自我概念的评定
1.自我描述问卷(简称SDQ -II)
该问卷是由马什(Marsh ,1988)编制的儿童自我概念量表。该问卷共有76个项目,分为运动能力、生理外貌、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语文学习、数学学习、一般学校表现、一般自我等8个分量表。问卷由儿童自己填写,采用5分评定,分数的高低表示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此量表已被国内很多学者修订采用。
2.皮尔斯一哈里斯(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简称PHCSS)
该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及哈里斯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8~1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含6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凡得分高者表明该项目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总得分高则表明该儿童自我意识水平高。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可用于临床及科研,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调查。
(二)社会认知能力测验
社会认知能力测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简称观点采择),二是对故事角色的个性特征的认知能力(简称特征认知),三是对社会事件的记忆能力(简称故事复述)。我国学者方富熹等人曾使用这种研究模式,采用寓言图画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及其相应的12张图画作为研究工具。故事有17个问题要求被试回答。问题1~13探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包括四个子任务:子任务1由问题1,2组成,要求被试能理解别人行为的简单目的意图;子任务2由问题5,6,7和13组成,要求被试能认识事件的明显的前因后果关系;子任务3由问题3,4组成,要求被试观点的脱中心化;子任务4由问题8,9,10,11,12组成,要求被试有复杂的观点采择能力。问题14~16探查被试对故事角色的个性特征评价能力。第17题探察被试复述故事的能力。
(三)社会认知偏离问卷
张倩,杨小柳等以Dodge提出的心理异常的社会认知机制框架图,作为编制社会认知偏离问卷的理论依据,并在这一模型的理沦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23)中有关焦虑的描述,设计了《社会认知偏离问卷》(简称认知问卷)。共51道是非题,从3个部分,11个方面,对具有攻击、抑郁和焦虑3个维度的社会认知偏离进行评定。该问卷中一些题目为某一特征维度独有,一些题目为两种特征维度或所有特征维度共有。其中攻击分量表24题,抑郁分量表23题,焦虑分量表20题。问卷内容涉及的方面有:①早年经验9题:包括负性经历、依恋模式、榜样类型。②认知结构16题:包括社会图式、社会技能、自我防御。③评价和选择26题:包括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信息采择、决策读取、结果预期等。 |
|
|
发 布 者: |
admin |
添 加 时 间: |
2018/8/5 |
点 击 数: |
613 |
|
|
|
|
|
|
|